top of page

童鑫/王志明ACS Nano | 定制反I型环保胶体量子点用于近红外光学突触与人工视觉系统

已更新:2024年11月21日


电子科技大学童鑫和王志明教授团队设计并制备出一种具有反I型能带结构的ZnSe/InP QDs,通过铜(Cu)掺杂,调控了环保型反向型I型ZnSe/InP QDs,成功将光响应范围从可见光扩展至近红外区域。
ree

摘要

胶体量子点(QDs)因其可溶液加工性和可调带隙,正在成为构建近红外(NIR)光电探测器(PDs)和人工光电突触的潜在候选材料。然而,目前大多数基于QDs的近红外光电器件仍使用掺有有害重金属(如铅(Pb)和汞(Hg))的量子点,这对健康和环境构成潜在风险。在本研究中,我们通过铜(Cu)掺杂,调控了环保型反向型I型ZnSe/InP QDs,成功将光响应范围从可见光扩展至近红外区域。瞬态吸收光谱分析揭示了Cu掺杂状态在ZnSe/InP QDs中的存在,这些掺杂状态促进了光生载流子的提取,从而增强了光电探测性能。具体来说,在400 nm照射下,Cu掺杂的ZnSe/InP QDs基光电探测器展示了从紫外(UV)到近红外的宽光谱光电探测,响应度达到70.5 A W⁻¹,探测度为2.8 × 10¹¹琼斯,超过了未掺杂ZnSe/InP QDs基光电探测器的性能(分别为49.4 A W⁻¹和1.9 × 10¹¹琼斯)。更重要的是,ZnSe/InP QDs基光电探测器在近红外光照射下表现出了短期可塑性(STP)、长期可塑性(LTP)以及学习—强化—重学习等类似突触特性,这些特性进一步用于构建光电探测器阵列设备,用于模拟未来光学神经形态应用中的人工视觉系统。

ree
bottom of page